返回

文豪1978林朝阳陶玉书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651章 三堂会审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前把跟《花城》关系比较好的燕京作家们都拜访一遍。

    编辑外出组稿,其实跟做销售的拜访户差不多。

    小六部口胡同一向是外地作家、编辑来京的第一站,这几年虽说冷清了一些,但人依旧不少。

    几人这次也是刚下了火车,就直奔这里。

    关心完了林朝阳新作的创作进度,肖建国开口说:“我们这次来是有个想法,想借朝阳同志这里开个茶话会,跟燕京的作家朋友们热闹热闹。”

    难怪一下子来了三个人,原来是这么个由头,林朝阳心想。

    对于《花城》的操作,林朝阳倒没什么惊讶的,这种事他们以前也经常干,只不过这次是把地点换到了小六部口胡同。

    他家的西院本来就是文学界同仁经常出没的地点,搞个这种活动倒是相得益彰,林朝阳欣然应允。

    说过了正事,肖建国等人留宿在了西院。

    隔天几人早早的就出门去拜访作家,虽说过几天要举办茶话会,但一些重要的作家他们还是要提前登门拜访一下。

    下午两点多,林朝阳叫人带他去机场接人。

    上午的时候他接到了二埋汰的电话说要来燕京,林朝阳问他来燕京的目的,他搞得神神秘秘的,非得见面才说。

    车子抵达首都机场,等了半个多小时,林朝阳接到了人,二埋汰这次是和王实一起来的。

    上了车,林朝阳问:“这回能说了吧?”

    二埋汰看向王实,“还是王总说吧。”

    王实的表情中压抑着一丝自得,说:“前两天我们接到通知,说有ZY领导想见见我。”

    林朝阳略一思索,“是朱?”

    王实面露钦佩之色,“没错。”

    “当下东南亚金融危机持续发酵,国内的局势虽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,但下行趋势和消费遇冷是很明显的。

    10月底世界银行在香港的年会,朱郑重表示人民币不会编织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压力就给到了国内,拉动内需成为必然。

    现在全国居民储蓄高达5万亿,只要能释放出一部分消费能力,经济复苏就可以迎刃而解了。”

    王实字字如玑,对大局势的判断可以说是分毫不差,林朝阳赞赏了他一句,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说:

    “我也是来之前专门请教了一下政策向的同志,进京觐见,总不能什么都不准备。”

    林朝阳内心轻叹一声,推动房地产发展,有助于恢复经济活力,增加居民收入,但凡事有利就有弊,随着房价的不断推高,老百姓们的生活压力也会变得更大。

    几人聊了一阵政策,林朝阳又请两人吃了饭。

    有王实在,二埋汰没住林朝阳家,而是陪着他去住了宾馆。

    晚上,林二春坐在厅里,忧虑道:“这半年又是减税、又是取缔福利房、又是允许推广住房抵押贷款,看来上面是铁了心要发展房地产啊!”

    “这还不好?您老以后生意能做得更大了,说不定能成大老板。”林朝阳调侃道。

    林二春横了他一眼,“有啥好的。这么一弄,房价越来越贵。燕京现在的房价,九成老百姓都已经买不起房子了,以后不是更不好过?”

    林朝阳摊摊手,“那能有啥办法,刺激经济嘛。要不然老百姓赚不到钱,也过不上好日子。”

    “两头堵啊!”

    “是这么个道理。”

    又过了几天,小六部口胡同西院久违的热闹起来。

    《花城》在国内文学界是一线文学杂志,影响力很大,主编、副主编集体出动,燕京的作家们都很给面子。

    王濛、谌容、林津岚、邓友枚、宗璞、张洁、刘昕武、李拓、郑万龙、陈健功、于华、刘振云、刘恒……

    如今燕京文坛能叫得出名号的老中青三代作家几乎悉数亮相,场面热闹非凡。

    “难得今天人齐,文协开会都没见这么些人,你们《花城》的面子够大!”

    王濛见着人多,笑哈哈的对肖建国说道。

    “不是我们面子大,而是大家喜欢今年这个举办地点。一听说我们要在这里办茶话会,个个都积极。”

    肖建国的话略带恭维,但也是实情。

    过去十几年里,小六部口的西院留下了大家太多的美好回忆。

    现在虽说冷清了些,但只要有人愿意张罗,大家还是很高兴来捧场的。

    茶话会没有什么固定话题,大家谈笑风生,聊着各自的近况和创作,偶尔插几句文坛八卦,气氛轻松融洽。

    “老谢那剧本写的怎么样了?”林朝阳问刘恒。

    “正写着呢,还有几场戏就差不多写完了。不过谢导对剧本要求比较高,后面还得调整调整。”

    “有功夫吗?我听说你现在可是个大忙人啊!”林朝阳打趣道。

    刘恒最近意气风发,前脚跟谢靳合作,为谢靳的新电影写剧本,后脚他夏天闭关写的《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》在《燕

第651章 三堂会审(2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